-
*美國GDP預估值以第四季對比第四季,其餘採年比呈現。截至2023年6月28日。
資料來源:聯博。
儘管3月份爆發美國區域型銀行危機,瑞士信貸亦以倒閉收場,但無損於全球經濟擴張局面,亦不見系統性危機的跡象。其他利空事件如烏俄戰爭、中國先前長期清零、美國與歐洲積極升息等,亦未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。
全球經濟持續有撐,無疑是第二季最受關注的發展。儘管目前尚無理由認為經濟前景已顯著回升,但經濟成長疲態 (聯博的基本預測仍是如此) 的下滑風險已明顯降低,經濟短期硬著陸的機率已低於3個月前。
經濟為何支撐力道強勁?對成熟經濟體而言,主要變數在於就業市場。放眼多數主要經濟體 (英國是明顯例外),就業成長續強、失業率仍低、薪資與通膨同步成長,因此一般家庭得以度過困境,因應經濟週期的顛簸。
聯博仍舊預計全球經濟成長將逐漸放慢,因為升息週期正在削弱許多產業的經濟活動,且家庭已開始耗盡疫情期間所累積的儲蓄緩衝。經濟最終是否會陷入衰退,仍舊不易判斷,但目前證據顯示,即使經濟衰退成真,程度將比近代趨勢緩和。聯博預計全球經濟不會大幅萎縮,而是在2024年底前維持低於歷史趨勢的成長率。
之所以長期處於低成長,主因正是今年以來的經濟韌性。經濟成長有撐 (尤其是就業市場),顯示全球通膨預計只會緩慢降溫。通膨僵固之下,各國央行進一步升息的時間可能超出市場預期,政策利率亦可能停在限制性區間一段時間。利率守在高檔的時間拉長,已成新的政策框架,這點在第二季展現無疑。
幾家央行先前預計通膨風險已經消退,暗示緊縮週期告終,如今不得不再度升息,澳洲與加拿大便是最明顯的例子。聯準會與歐洲央行均指出,終端利率可能高於先前預期。此外,英國央行面臨通膨再度升溫的壓力,故利率走勢可能高於先前預期。
儘管目前市場焦點集中在終端利率高於預期,但放眼長期,聯博認為更重大的變數在於利率守在高檔的時間長短。考量就業市場與整體經濟有撐,聯博認為利率極有可能在未來幾季守在高檔。除非各國央行有信心通膨率將回落至目標值,否則預計會謹慎看待以降息來支撐經濟成長的做法,即使經濟疲軟亦是如此。聯博認為,政策長期緊縮之下,經濟成長力道將長期疲弱。經濟軟著陸的結果是未來反彈有限,故聯博預計經濟成長在展望期間將維持不振。
當然,聯博的基本預測存在變數。儘管目前的緊縮週期尚未導致金融市場長期失序,但觀察歷史趨勢可知,投資人仍應謹慎面對,因為緊縮週期往往會造成金融市場震盪。此外,中國仍是下檔風險。中國結束清零後,經濟成長率一度回升,但近期數據顯示,中國政府為了維持經濟復甦力道不墜,有必要進一步祭出刺激政策。倘若這些政策的幅度太小或推出時間太慢,則中國將出現硬著陸而帶來衝擊。此外,西方國家的通膨降溫目前仍屬於預期,而非現實。倘若通膨未能實際降低,央行可能必須先把重點放在升息,再思考要維持多久。
正如聯博過去幾季的市場觀察,倘若經濟成長率持續低於歷史趨勢,投資人應該謹慎而非恐慌。如果經濟避開硬著陸,則市場走升或走跌的動能可能難以維持,勢必形成震盪起伏的局面,有利於願意耐心等待的投資人。
聯博經濟成長率&通膨率預估(%)
*美國GDP預估值以第四季對比第四季,其餘採年比呈現。截至2023年6月28日。
資料來源:聯博。
歷年預估趨勢
美國
資料來源:聯博。
儘管美國在3個月前爆發區域型銀行危機,但經濟並未反轉向下。危機過後,區域型銀行的儲蓄回穩於較低水準,信貸供給小幅萎縮,但如此結果只是構成經濟成長的潛在利空,而非危機的起點。經濟放緩仍是決策機關的最主要課題;從這點來看,放款力道減緩反而可能有助於經濟再平衡。
然而,這番態勢預計維持幾季,目前通膨率仍舊過高。現階段確實有理由認為通膨會降溫,因為房價的衝擊會滯後反映,且全球供應鏈的體質健全,在在顯示通膨預計降低。然而,就業市場依舊強勁,連帶帶動服務價格成長。除非就業市場明顯趨緩,否則不宜認定通膨率將會在合理時間內回落至目標值。有鑑於此,聯準會跟其他央行一樣,預期日後還會升息與延長緊縮政策的時間。利率守在高檔的時間將會拉長,直到就業市場趨緩與經濟成長放慢為止,屆時通膨率更有機會降至目標值。
儘管年初以來的經濟成長率高於聯博預期,但展望未來幾季,聯博仍預計利率增勢將會減緩經濟成長。現階段看來,經濟可望軟著陸,但倘若在未來幾季陷入衰退,程度亦預計比歷史趨勢緩和許多。
中國
資料來源:聯博。
中國經濟步入停滯期。除了人口老化之外,經濟成長模式亦出現正面轉變,原本以投資與出口為經濟動能,逐漸以內需為主,故經濟成長步調在未來幾季將放慢。人口組成變動是必然趨勢,經濟出現重大轉型時,無不造成摩擦。經濟成長不得放慢,將是中國政府的考驗;根據中國的社會契約,政府為換取人民絕對服從,必須提供經濟穩定。倘若政府無法穩定經濟,則權威恐怕動搖。有鑑於此,聯博預計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祭出經濟刺激措施。
這些措施會呈現何種樣貌?需求不振是政府的一大考驗,但聯博認為貨幣政策不足以提振需求。長期而言,最恰當的政策是打造社會安全網,讓就業人口願意增加支出,而不是為了照顧年邁雙親而一味儲蓄。但此舉無法解決短期問題。當前預計仍有待政府支出來激勵需求,這點符合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下的經濟政策走向,亦即國家在民生經濟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。有鑑於此,聯博預計政府與準政府將會加碼支出力道,藉此維持經濟穩定成長。但支出力道是否奏效,仍有待後續觀察。
歐元區
資料來源:聯博。
英國
資料來源:聯博。
日本
資料來源:聯博。
新興市場
資料來源:聯博。
重點摘要
新興市場來到十字路口,升息週期大致告終,準備啟動寬鬆週期。然而,成熟市場的貨幣政策走向相對不明朗,倘若延長升息週期,則新興市場此時寬鬆恐怕是誤判情勢。新興市場央行之前率先全球啟動升息週期,建立起充足的利率緩衝,為新興市場貨幣提供一定程度的下檔保護。率先啟動寬鬆週期的風險相對較高,可能造成新興市場貨幣的下滑壓力。聯博預計,新興市場實質政策利率在2024年底前將逐漸常態發展,而美國實質政策利率維持相對緊縮 (見下方左圖)。儘管上述利率趨勢可能削弱新興市場貨幣,但投資團隊認為,經濟成長與貿易態勢在未來12個月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這兩方面亦不乏警訊:全球貿易量逐漸喪失動能;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持續預示經濟衰退;聯博認為中國經濟復甦的力道與結構欠佳,不易推升新興市場經濟 (見下方右圖)。
儘管如此,部分拉丁美洲與亞洲國家的經濟表現有撐,倘若新興市場在下半年開始降息,這些國家的經濟力道預計轉強。聯博預計,新興市場經濟在2024年底前僅會小幅成長 (中國與俄羅斯除外),但仍略高於成熟市場。此番態勢對於新興市場資產價格並不理想;只要經濟仍舊存在嚴重衰退的風險,新興市場資產價格的上漲空間預計有限。然而,隨著貨幣政策與經濟成長態勢分歧 (有利於新興市場),加上美元評價相對偏高,則對未來12個月的新興市場資產價格將是一大利多。
非投資等級外債市場仍舊充斥著落難信用債券,有些國家必須平息違約隱憂 (例如厄瓜多、埃及與巴基斯坦),有些國家有待解決違約問題 (例如迦納、斯里蘭卡與尚比亞),進展各不相同。厄瓜多持續面臨高度政治風險,政黨可能出現輪替,並已預訂在下半年提前選舉。埃及方面,資產出售的進度有限,且外匯僵化仍是爭議焦點,短期難有解方。巴基斯坦債務違約與重組原本已是大勢所趨,但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(IMF) 在最後一刻達成工作人員級別協議,將可透過「備用融資機制」(Stand-By Arrangement) 獲得金援。
已經違約的國家當中,迦納的債務重組進展迅速。該國的國內債務交換計畫在今年2月結束,外債債權人委員會近期提供必要的融資保證,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能夠提供金援。斯里蘭卡方面,政府是否堅守國內債券重組,中國在重組過程的參與程度多寡,均存在不確定性。尚比亞在二十國集團通用框架(Common Framework) 機制下與官方債權人達成債務協議,值得後續關注,因為中國是尚比亞的一大債權國,各界普遍視此協議為通用框架的試金石。倘若尚比亞債務重組有所進展,對斯里蘭卡可能是正面訊號。
整體而言,新興市場非投資等級債券市場尚未脫離險境。在全球經濟放慢與市場缺乏管道的背景下,許多邊境國家仍舊面臨挑戰。考量週期利空因素,聯博持續認為不宜大幅布局新興市場非投資等級債券,但部分國家浮現經濟回春跡象,一旦全球經濟跳脫谷底,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預計迅速擴大。
風險聲明
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本基金之績效,本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。本文件反映聯博於編製日之觀點,其資料則來自於聯博認為可靠之來源。聯博對資料之正確性不為任何陳述或保證,亦不保證資料提及之任何估計、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。投資人不應以此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或投資建議。本文件資料僅供說明參考之用。投資於新興市場國家之風險一般較成熟市場高,也可能因匯率變動、流動性或政治經濟等不確定因素,而導致投資組合淨值波動加劇。另投資人亦須留意中國市場特定政治、外匯、經濟與市場等投資風險。本文件原始文件為英文,中文版本資訊僅供參考。翻譯內容或未能完全符合原文部份,原始之英文文件將作為澄清定義之主要文件。